李牧師和陳牧師
親愛的弟兄姊妹: 今天起, 我們有一段時間適應稱呼我們的「李牧師」和「陳牧師」了。若簡單地稱呼「牧師」, 也就不知道你在跟誰說話了! 在教會的公函給牧師的英文職稱為Reverend, 但一般場合稱呼Pastor較為親切。 1517年, 馬丁路德在維登堡大教堂貼了95條論綱, 關於贖罪劵效能的辯論, 揭開了對羅馬天主教教廷權威的爭辯和改革, 既質疑傳統天主教的神學教義, 也衝擊教會制度的聖統制, 就是聖職人員和一般信眾的二分, 一方掌握權柄, 管轄教區, 另一方安靜順服, 沈默執行。馬丁路德提出「信徒皆祭司」的聖經主張, 信靠耶穌基督的每一個人都是神的子民, 都是祭司, 只有耶穌是中保。 十九世紀初, 弟兄會的信條更否定了聖職人員, 認為教會是一個沒有總會或分堂組織的獨立堂會,「信徒皆為祭司」, 教會的每一個信徒都是弟兄姊妹, 各有不同的恩賜, 一同建造靈宮, 神的教會。 在華人教會的歷史, 二十世紀的幾位偉大的教會領袖: 宋尚節, 倪柝聲, 王明道,Read More…
